苏大学子三下乡:青春不平淡,非遗我来看
2022年8月上旬,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号召,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青春不平淡,非遗我来看”实践队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以“深入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新一代青年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主要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文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契合当今人们的现代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全国上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高度重视。通过探寻非遗并进行宣传,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积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正是该实践队目的之一。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身处不同地区的小组成员积极发掘家乡的非遗文化,主要有如皋盆景、常州梳篦、
徐州甜油、大同铜器、恩施绿茶以及回族服饰。
图为小队成员陶顾森观察如皋盆景 小队成员陶顾森摄
图为小队成员刘振扬参观常州梳篦博物馆 小队成员刘振扬摄
图为制作中的徐州甜油 小队成员王春雨摄
图为大同博物馆的铜器 小队成员孙婷玮摄
图为小队成员胡月到最楚文化街了解绿茶制作 小队成员胡月摄
图为穿回族服饰的回族人 小队成员谢慧芳摄
“青春不平淡,非遗我来看”实践队所有成员结束实践后。小队成员更深入的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非遗文化和制作过程,明白发扬新一代的青年加入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小队队长陶顾森组织线上会议,小组成员介绍宣传家乡的非遗,交流自己此次实践的感悟思考。
图为小组成员通过线上会议分享家乡非遗
小组的各个成员在各地的走访与实践中,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非遗文化,深刻认识各个地区的文化传承,深切感受到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号召的重要性。该实践队成员表示:暑期社会实践有苦有甜,值得我们用心铭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值得我们继续发掘。
团队名称:
“青春不平淡,非遗我来看”实践队
团队联系人:陶顾森
联系人电话:18994210481
供图人:陶顾森 刘振扬 王春雨
孙婷玮 胡月 谢慧芳
撰稿人:“青春不平淡,非遗我来看”实践队 指导老师:程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