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东皋营实地调研实践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施情况,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1月24日,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东皋营村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深入村庄各个角落,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东皋营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农业新突破,韭菜产业展生机
东皋营村凭借独特的沙土地资源优势,长期致力于韭菜种植。这里产出的韭菜茎长叶宽、鲜嫩可口,深受市场青睐。实践队员来到韭菜种植基地,看到大片绿油油的韭菜田,农户们正忙碌地收割、分拣。据一位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介绍:“我们村种韭菜好些年了,以前都是自己挑着去附近集市卖,量少还累人,收入也不稳定。后来成立了合作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合作社成立后,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模式。从种子、肥料的选用,到种植技术的指导,都有专业人员负责。同时,配备了化验、检测设备,严格把控韭菜品质。如今,东皋营村韭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亩均收入约3万元,韭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韭菜基地是东皋营非常重要的乡村振兴项目,大棚同一化,可有效提高韭菜的种植存活率和生存面积,对以韭菜种植为主的农民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大改善,乡村面貌焕新颜
在村庄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明显感受到东皋营村基础设施的显著变化。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宽敞平坦,车辆行驶顺畅,彻底解决了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出行难题。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夜晚灯火通明,方便了村民出行。
此外,村里还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新修的灌溉渠道将河水引入田间地头,确保韭菜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源。同时,对老化的电力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用电需求。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村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建设初起步,文明乡风渐形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东皋营村在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建设。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篮球场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到傍晚,村民们便聚集在这里,跳舞、健身、聊天,其乐融融。
实践队员了解到,村里还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如邀请剧团来演出、举办农业技术讲座等。这些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了科学知识,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一位村民笑着说:“以前农闲时,大家不是打牌就是闲聊,现在有了文化广场和各种活动,生活有意思多了。”
面临挑战与思考,未来发展再探索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也发现东皋营村在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虽然韭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缺乏对市场的精准预判能力,且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多,村庄面临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问题,对村庄未来的创新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建议,东皋营村可以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韭菜品质和产量;拓展销售渠道,与大型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扶持力度,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东皋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东皋营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不断探索创新。实践队员们表示,希望将此次调研成果分享出去,为其他乡村发展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杯魂
- 我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踏入了霍邱县烈士陵园。这座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英灵的圣地,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墓碑、每一
- 02-06 关注:0
-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杯魂
- 我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踏入了霍邱县烈士陵园。这座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英灵的圣地,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墓碑、每一
- 02-06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