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百姓生活中的“水和空气”,乐器制作技艺更是手艺精湛、世代相传,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至今约有两千多年历史。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加依非遗文化研究观察团来到了加依村,在指导老师孙长龙组织下,此次调研主要以加依村乐器非遗传承研究为主。

图为加依村展成馆大厅。拍摄者雷衍志

图为加依村展成馆局貌。拍摄者齐殿雄
据悉,加依村有“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之称,乐器制作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加依村驻村干部陈能的介绍下,观察团参观了加依村展成馆,热瓦普、萨塔尔、弹拨尔、都塔尔、艾捷克……各式各样的新疆民族乐器挂满墙壁。

图为加依村展城馆中收藏的萨塔尔。拍摄者雷衍志

图为加依村展成馆中收藏的都塔尔。拍摄者雷衍志

图为加依村展成馆中收藏的达布勒。拍摄者雷衍志
成员们认真听取了有关加依村乐器文化的情况,走访了这个充满乐器文化的村庄。

图为加依村知名乐器王艾依提·依明介绍。拍摄者齐殿雄
随着近年来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让加依村广为人知,并使其跻身中国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新疆旅游特色街区。依托这一优质资源,加上政府的扶持,加依村秉承“非遗传承+景区升级+产业基地”发展模式,近年来着力打造“天籁加依”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村庄基础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加依村成为赫赫有名的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次。

图为加依村乐器馆。拍摄者张闻乔
同时加依村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发挥新媒体作用,传播民族文化魅力,拓宽加依村手工乐器的销售渠道,让文化与商品同行,推进加依村乐器制造产业,也为加依村日后成为电商特色专业村奠定基础。去年,全村生产销售乐器年产值过千万元,产品不仅畅销新疆,还卖到了欧洲和日韩市场。都塔尔、弹拨尔、热瓦甫、冬不拉、手鼓等十几种乐器,从加依走向了天山南北、五湖四海,让世界听见加依的乐声。

图为三下乡成员与驻村干部陈能在交谈。拍摄者张闻乔
唱着致富曲,加依村旧貌换新颜:今天的加依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乐器饭”:有的在乐器厂打工,有的办起了乐器作坊,还有的在“天籁加依”景区上班,非遗“活”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观察团之后的活动开展也将对加依村村民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加依村乐器文化及传承。(文/杜佳欣)

图为三下乡成员及加依村驻村干部陈能合影。拍摄者张闻乔

图三下乡成员与乐器制作师的合影,拍摄者张闻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