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0日这一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造炬成阳,绿伞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由团队成员在家乡本地寻找红色足迹的实践活动。于是我来到了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的一座纪念碑。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有着无数的红色宝藏,它们联通着一个历史和未来,相互交错,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辉煌。有着狼牙山的五壮士,红军长征,还有大别山的浴血奋战,但是,在一些岌岌无名的小县城里也有着让人悲痛的故事,也有着那些无法被史书记载的勇士,他们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家乡。当我带着一束白菊,走上了家乡那座掩埋着无数英烈的山,入目没有额外的装饰,只有一座高高矗立的石碑,白灰色的砖瓦让这一片土地如此的圣洁,守陵园的老爷爷向我们讲述了这座碑的故事。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由晋北逐步南侵。1937年10月2日,日军攻占宁武,在宁武县城开始了有计划的大屠杀。日军将几千名群众集中于师范学校的大操场上,用机枪疯狂扫射,随后又将抓获的群众在东城拐角、水口门、大务城院内、财神庙等地集体大屠杀。10月14日,在八路军120师的打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从日军进城到退出,短短13天时间内,烧毁宅院80处,寺庙8座,县城内七八条街巷几乎变成无人区。仅有7000多人的宁武城,在这次浩劫中,就被暑杀了1700多人,就连佛家圣地也在劫难逃,延庆寺9个和尚,有8个被杀。在爷爷的口中,这一场的大屠杀字字泣血,我虽然无法看到当时城内尸横遍野,但是从老伯的口中,我仿若看到了那些无数鲜活的身影,无数青壮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数壮士在与日军的对抗中前仆后继,无数的小孩失去亲人,他们或许还是懵懂无知的年纪,或许是着鲜血淋漓的画面早已让他们麻木,可是依旧有无数人相信,红日会升起,会照亮整个山谷,会让孩童的脸上永远都绽开笑容,会没有杀戮,会永远都朝气蓬勃。我们无法对过去的惨烈的场景感同身受,但是从一辈又一辈的传承里,我们会听到,会见到那些伤痕斑驳的过去。爷爷带着我走过纪念碑的后面,那是用刀尖刻在石头上面的历史,那是我们不愿再去回首的惨痛,是我们铭记在心的伤痛。那些伤疤虽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治愈,但是伤疤下的伤口依旧是一处刻在我们祖祖辈辈心中的一个教训。前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换回我们今日的和平安宁,换回我们今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静的听着老师讲着历史。所以,我们不会忘记过去,也不会沉寂于过去,我们相信明天依旧是红星照耀,我们过去的阴霾一定会消散。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纪念碑前哀悼,高莉摄)
为了更加深刻的体会那段艰辛而伟大的岁月,我将白菊放到了石碑下,默哀深思。鲜红的旗帜在随风飘摇中诉说着不灭的信仰,在烈日照耀下闪动着勇往直前的信念。追溯红色印记,延续革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次的社会实践的活动中,我深刻的学习到了革命前辈身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先辈精神,肩负时代重任,脚踏实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