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福建长汀河田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依旧充满欢声笑语,南京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管工志远·汀兰筑梦”支教团队的课程持续推进。从实验室里的科学探索到操场上的协作拼搏,从舌尖上的文化对话到镜头里的美好捕捉,当日的四堂课程以更鲜活的互动、更深入的体验,为孩子们的夏日记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实验中点燃探索欲
“老师,为什么溶液会变色呀?”化学课上,面对“淀粉钾离子还原”实验中奇妙的颜色变化,孩子们的问题接连不断。
当孩子们亲手完成实验,看着无色溶液在手中逐渐褪去颜色时,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惊喜,更有对“为什么”的执着。这堂实验课,不仅让孩子们接触了基础化学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种子——探索未知的勇气,往往就始于这样一次亲手实践的瞬间。
在协作中读懂团队力
“管道传球要对齐接口,合力筑塔得先分工!”体育课上,“管道传球”和“合力筑塔”两项游戏成了团队精神的“试炼场”。有的小组因管道衔接不稳导致小球掉落,立刻围在一起调整角度;有的小组为搭建最高的“积木塔”,特意选出细心的同学负责顶层摆放。
“原来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如大家一起想办法!”五年级的小李同学在小组成功完成挑战后说道。队员们发现,比起游戏胜负,孩子们更在意“我们一起做到了”的成就感。这堂体育课,让“协作”从抽象的词语变成了具体的体验——团队的力量,藏在每一次互相配合的默契里。
在文化中打开新视野
地理课上,队员们以“人文地理”为脉络,从家乡长汀的山水讲到南京的城韵:“南京有秦淮河的桨声,有明城墙的历史,就像长汀有汀江的故事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味道。”
地理课上,孩子们专注地拼着中国地图。当细碎的拼图块逐渐连成雄鸡的轮廓,我特意指着台湾岛的位置轻声说:“看,这里是台湾,它和大陆紧紧连在一起,就像我们和家人永远不分开,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小心地将台湾岛拼图嵌入版图,眼神里满是认真。这堂拼图课,让“中国”的轮廓在孩子们心中变得具体而清晰,更悄悄种下了“领土完整”的种子——家国情怀的培育,往往就藏在这样一堂堂生动的课堂里。
当南京特产盐水鸭端上桌时,孩子们的好奇化作了热烈的讨论:“这和我们这儿的鸭肉味道不一样!”“南京人每天都吃这个吗?”美食成了最好的“教具”,让“地域”不再是地图上的名词,而是可感可知的文化符号。课后,不少孩子在笔记本上画下了想象中的南京——地理课的意义,正在于让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在镜头里发现生活美
“大家看,教学楼的影子在阳光下像不像一条长龙?”美育课上,队员们带着孩子们解锁“生活中的美”:教大家用手机拍摄校园里的细节——花瓣上的露珠、国旗飘动的弧度、同学课间嬉笑的侧脸。
“老师你看,我拍的这张落叶,像不像小蝴蝶?”孩子们举着屏幕分享作品时,稚嫩的视角里藏着对生活的细腻感知。这堂美育课,没有复杂的技巧,却让孩子们明白:美不必刻意寻找,只要用心观察,身边处处是值得记录的瞬间——发现美的眼睛,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能力。
“管工志远·汀兰筑梦”支教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乡村孩子带去多元课程——让科学探索的种子在实验中萌芽,让团队协作的意识在游戏中生长,让文化视野在地域对话中拓宽,让审美感知在镜头下觉醒;更在于以青春之力搭建桥梁,用真诚陪伴温暖童心,让孩子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也让队员们在躬身实践中读懂乡村教育的重量。这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梦想的接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青春能量,让每一份付出都成为点亮未来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