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上午,河海大学浙江舟山风澜舟韵科普小队进入了浙江浙能港口运营有限公司开始参观。在深入了解中,我们发现该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成绩斐然,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理念高度契合,这也促使我们满怀期待地前来参观学习。
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黄主任,他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港口的主要作用与运营方向。浙能集团旗下拥有电力、石油、燃料、新能源、金融等八大板块,而该公司主要负责集团燃料板块的中转方面。它作为华东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和国家应急储备的重要基地,不仅在煤炭中转业务上占据重要地位,更在国家能源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解锁”这座神奇港口背后的奥秘。
卸船码头:
技术与挑战并存的前沿阵地
在卸船码头摆渡车上,黄主任介绍,码头前沿水深约23米,可同时容纳两个泊位作业,能停靠5万吨级船舶,接纳15万吨级运煤船及20万吨级散货船,吞吐能力强。为响应环保政策,矿砂装卸已转移至离居民更远地区。
岸电技术方面,船舶靠港后通过电缆连陆地电网供电,但存在国际接口标准不统一、设备兼容难的问题。金属防护主要靠定期刷漆,公司四个卸货机轮换全面重喷。
卸货时,通过采用单数货船搭配多仓库(五、七、九个仓等),每个仓库配2台作业机隔仓作业,清仓时相邻仓作业,卸货注意船体平衡等三种方式加快效率。
Q:岸电可以完全替换掉传统的港口陆地燃油发电对船舶进行供电吗?
A:不太现实。主要原因有:
1.岸电法律的要求目前只有推出的一种国际标准,在为国际船舶供电的时候接口没有统一的标准,会造成接口不匹配的问题
2.当前,纯电只适用于内河流域的船舶,如京杭大运河等
3.由于刀片电池组的重量大,而且额定电压要比正常电压220v要大,所以如果要实现纯电,那么电池组所占的船舶质量偏大,会造成经济效益方面的损失。
Q:船舶中的金属如何抵御海风和海洋性气候的腐蚀?
A:从目前的角度来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海员先除锈再刷油漆,但是目前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船舶的特种钢通过一次性手段防止再次腐蚀。
装船码头:
保供使命与高效作业的坚实壁垒
由于浙江省是资源禀赋小省,没有煤矿,属于煤炭净调入省份。目前,装船码头煤炭堆场还有198万吨露天煤炭,这些煤炭专供浙江省燃煤发电机组,起到保供作用。浙能集团发电量占浙江省总发电量的51%,浙能港口配备4台100万发动机机组,负责煤炭传送工作。在摆渡车上,黄主任耐心地向我们指出运煤运输机并讲解到:运输机通过一个个圆形的防护罩对煤炭进行防尘处理,空间密封就不会出现扬尘,在皮带的头部和尾部都装有水压压力装置,通过压力感应来判断当前在传送带上的煤矿总质量为多少,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当前皮带压力及磨损,方便当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修复和矫正等人工维护操作。
Q:在装货的时候除了通过人工套上一个个防护罩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减轻煤炭引起的扬尘吗?
A:有的,这个问题你们问得很好,方法大致分为四种:喷淋方法、盖网方法、压实方法、运用化学原料在煤炭表面形成保护膜来形成防护膜。
Q:刚刚在装货码头上看到了一个大铲斗,那么具体的铲斗在工作时不会产生扬尘吗?如果有的话那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A:有的,任何关于煤炭的装货,卸货如果操作处理不当的话是会产生扬尘的。为了避免产生扬尘,我们会调来一个料斗,料斗的三个方向在铲斗铲煤工作时会喷淋雾化的喷雾,类似于对陆地上煤炭的喷淋降温来避免扬尘。
中控台:
从人工值守到智能管控的升级密码
总控室是公司核心区域,展现传统与数字AI+结合的优势。无需现场查看,通过监控实时上传的温度数据就能判断煤是否需要喷淋,操作便捷。“无人值守”岗借助5G设备实现自动化,通过数学建模,在计算机终端设置参数,如控制挖煤机漏斗回转角度和时间,大幅提升效率。除现场检修外,操作流程控制基本在室内完成,采用三班四岗制,24小时不间断监控设备运行。
Q:我们发现在储煤场地最外层围着一个高度约10m的墙,这个的作用是什么?
A:这个墙的学名叫做防风抑尘网,通过煤炭的长度可以看出来,我们通常选择将煤炭堆积的长一点而不是高一点是因为我们和地方政府协议防风抑尘网限高为16m,如果煤炭的高度超出限高的话,那么此时这个网挡不住煤炭的逸尘,此时就与设计初心相悖了。
Q:您可以对刚刚在装船码头讲的防风逸尘的方法进行具体阐述吗?
A:具体来讲,防止煤炭逸尘的方法分四种情况:
1.喷淋:这个主要是当发现风较大或者一些极端情况的时候采用的一种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此时容易产生废水等一些污染环境的废料。
2.填压法:这个方法是通过压缩将煤炭内部的空间进行压缩从而达到不易松散的目的,进而减少扬尘的产生
3.化学试剂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向煤炭表面撒一层化学物质形成一种有“胶水”作用的一层防护膜,把煤炭牢牢的固定在膜内部,这样自然也可以避免煤炭外溢
4.盖网:这同样也是最朴实的方法,通常在无风等正常自然条件下使用
污水处理:
从被动应对到智能防控的蜕变密码
绿色罐状结构为废水处理装置,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液杂质沉淀,经粗管内循环至煤炭喷淋池。水源除六横镇水库供给外,主要依靠内循环,避免废水入海。
虽堆场未硬化会污染地下水,但因六横为滩涂地,暂无生态安全威胁,仍在寻求改进方法。每次沉降后均抽样化验氯离子等浓度,合格后才用于二次喷淋。水位过高时,人工调节增大排水量,加快内循环速度,提升过滤沉降效率。
企业参观
文字|刘峻赫
摄影|刘峻赫 陈卓 邝雯琪 董展麟 刘莲